深度剖析:遗忘记忆的博弈,为何我们无法释怀童年?
没办法遗忘掉的小时候,是因为记忆无法遗忘,还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遗忘?那它是什么,又为什么需要遗忘。有很多人肯定第一反应是童年阴影,因为忘掉过去的痛苦,会让现在显现活得可以更快乐。那又为什么有些人想忘掉小时候的快乐。你可以大胆的试想一下,现在的你跟小时候的你有什么关联?

首先你肯定能想到,我是从那个阶段生长过来的,所以现在是带着那个时候的记忆而叠加前行。经历了身体结构在那个阶段的发育,也经历了想法观念的转变,岁月留给你的只有两袖清风。
这个时候你发现身体不是原来那么的娇小,灵魂没有那么的纯粹,你的环境也没有以前那样的简单,你跟小时候的你其实已经没有太大的联系了,你感觉此刻的你仿佛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某一个时刻你发现自己长大了,切断了跟过去的所有的来往。
自从你开始意识到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需要有独立的人格,我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时候,你已经跟过去切断了。但此刻千万别得意,认为切断了就没有联系了,只是纽带关系发生了变化,切割独立不代表分离。
从这里提到一个人际关系的问题,你和小时候的你还有没有人际关系的存在?简单举个例子,你和你的小伙伴之间的联系是由谁维系的?不是你而是儿时的他。没有当初建立的联系,就没有你们现在所谓的情义。所以你跟他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纽带-利益介绍人。
在那个时候的他所构想的是我需要有一个玩伴,那会还谈不上任何的往后的链接。但小时候带来的这个感受会让你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对于这个伙伴情谊有敏感的考量。基本从小结梁子的长大,也是不一定解不开的。只要有足够的利益联系,那就没有破不开的冷场。但这里所有的利益并不一定是金钱利益。回想到正在谈论的遗忘小时候这件事情,可能你没有意识到我所表达的关系链接跟遗忘有什么关系,那就继续往下看。
不代入真实的事实情况,那就用假设来模拟一下。那就先提到小朋友之间最有可能发生不愉快的一种情况,那就是霸凌,这个词大家感觉不陌生的原因是因为校园霸凌。但是在除了校园霸凌以外,还有很多很多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情况,对于小朋友感觉到是无助的表现,一两岁的时候话也不会说,任凭比他大的孩子去欺负他,他可能连哭都不敢哭,害怕被欺负的更疼。你说小孩子懦弱吧,他不想懦弱,你说小孩子他想拯救自己吧,他没有那个机会。
而这个时候在过往很多成人的眼里感觉就是两个孩子之间的玩闹,并不会想着有一个孩子被霸凌了。看不到有大人会拯救他,那从这个时候开始,心里就已经产生了对于强权的服软。尽管这个时候他只有一两岁,但是从内心已经给他种下了一个影子。人们都常说胎教胎教,从娘胎里面就在教育,但是孩子一两岁这个阶段并没有人去关心到他。
那这个时候肯定有人会反驳一两岁的孩子会记得什么?或者记忆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的可以持续性,但是在他继续成长的阶段中过渡的这个期间,也就是2岁到5岁左右,这个期间孩子已经有了逐步完整的自我意识,而它形成完整自我意识的过程会受到两岁以前习惯性的影响。
他会无意识的看见很多让他害怕的东西出现,就自觉的开启了避障系统。你所认为的孩子5岁以后会忘掉以前的所有事情,那只是选择性洗脑替代了,但是在这个替代的过程中,绝对不是粘贴复制还能得到原有的样式。在孩子已有的避障系统下,你所传授给他的东西就已经发生了认知上的改变。
小孩子忘掉以前的记忆是因为害怕,所以他想封闭掉那个时候的自己。同样用一个比较偏门的理论,就是小孩子能看见常人所看不见的东西。但是在过了一定年龄之后,小孩子不哭不闹了也看不见了。在这个初步的阶段忘掉那些害怕记忆,会让这一生进入第2个阶段,真正霸凌的开始。其实每个人在这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产生过霸凌别人的想法或行为,不要把自己排除在这个范围之外,百分百都有。如果你试图去反驳这个观点,那是你已经忘掉了,你曾经试图这样想过。
为什么我上面说跟利益的挂钩?是因为我长大了,所以有了下面的对话:
我希望我的生活可以过得更强,我希望逃避我过去的阴霾,所以我选择遗忘掉小时候那些害我害怕的经历,只有当你忘掉了曾经原来也这么害怕的时候,而再一次遇到害怕的时候,你不会感觉到以前自己很弱小,现在这只是第1次害怕。
我希望我的生活也可以过得更好,我希望逃避我过去自己犯了错,所以我选择遗忘掉小时候那些害别人的经历,只有当你忘掉了曾经自己也是一个害人精的时候,而当再次你去害别人的时候,你依然会想,我只是轻轻的动了一下他,我以前对别人都可好了,他受伤跟我没关系,我没有什么恶念。
我希望我的生活可以走的更平稳,所以我希望逃避我过去的视线,所以我选择忘掉小时候那些无视他人被霸凌的过程,只有当你无视那个过程的发生,那就代表他在你这里没有出现过而你可以选择再一次的去无视。
与你自己的未来挂钩,所以你的利益是第1位。不管是你站在何种身份去评判这件事情,你都没有错。利益主体人的第一原则就是这样子,就好像我们看律师这个职业,即使你的客户是一个穷凶极恶的罪犯,但是你也要做到利益区分,站的角度不同,就不要去评判对与错。而在这里我不谈人性的另一面,只讨论与与遗忘过去相关的那一部分。
上述。我还提到一方面是关于遗忘掉小时候的快乐,你有没有在长大之后慢慢的与以前感觉到很亲密的朋友疏远了,并不是说因为你们以前不快乐,也不是因为友情的淡化,但是真的你们慢慢的就不再联系了。这个时候你发现你进入了人生的第3个阶段。而在这个阶段里面,你并不想要的是那年少无知的快乐而是自身的现实利益,忘掉过去那些与朋友之间的快乐选择用金钱,名利,信任等等捆绑。
忘掉快乐的本身,也是忘掉你们曾经拥有的这一切,不想让这些事情影响到你的判断、决策、杀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反派的角色最终还有一丝良知的根本所在,他无法做到完完全全的忘记,在这种情况下,让他亲手去解决掉他的同伴他做不到,或许有点节气的大佬会选择自行了断。这也是切断自己与过往的所有。而并不是每个人从出生的时候就注定是反派,就注定是那个要霸凌别人的人。
那为什么这些人就在成长的过程中成为了这样的反派角色?或者又成为了反派角色眼中的反派就是俗称的正义的化身,而这个俗称又是一个新的话题,不再展开赘述。在这些所有人的过往中,就是在小时候的记忆,初成长的记忆,长大过程中的记忆。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筛选,做出了符合自己利益的保留,把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塑造成为了记忆中的那样的人。所以你跟你儿时的这个伙伴之间其实就是一种利益介绍人。
同样关于人际关系上你和你的亲戚们,你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又是什么?因为小时候的你是连带着父母的血缘关系,所以在他们的眼里,你跟他们的亲人之间是有一种复制粘贴的关系。而且小时候很多情况下,长辈对于晚辈的一种关怀会让你觉得你们,肯定存在着无法磨灭的亲缘,但事实上又并非如此。
在过往的人生中,每个人都发生了一些许许多多的变化,既便是你的亲戚朋友,也不能百分百会让你感觉到是那么的真切。什么穷亲戚,富亲戚那都是带着有色的眼镜去再评判这些关系。但是这些有色眼镜是你从记忆中就带着来的,这些经过了多少年的记忆沉淀,让你把有色眼镜的度数一度一度的增加。而同样你的那些年长的亲戚经历的故事比你多的又多,所以每个人的有色眼镜都会有。
相反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这层眼镜的,因为他什么都不知道,但同时这层眼镜很薄弱,一戳就破。人世间本身就是污浊的,所以不要期望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婴儿能保留多少的纯真,就想喝蒸馏水,你只能躲在无菌房里面。在你生长的这个过程中,你的亲戚们会因为或多或少的其他事产生一些交际。不管是因为钱还是情的原因,你们之间也会产生很多遗忘掉过去的这个记忆。
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的那种心性隔阂,即便是跨物种的生殖隔阂也无法突破的。你会因为你的亲戚朋友在你遇到难处的时候不帮你,而你就会忘掉,曾经小时候他为你穿衣,喂你吃饭的那个记忆。而你的亲戚会忘掉曾经带给他快乐的你现在竟然期望你给他解决那些你不想解决的问题。其实你们都在互相遗忘小时候的那些记忆。有好有坏,取决于你当下到底是想要什么。而你跟你亲戚之间的关系纽带是上一辈人的代替,而并非传承以及替代。
这里你要理解一个为什么是与上一代人的关系,因为你们之间产生交集,就是因为上一辈人的原因。即使跟你同辈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与下一辈的侄子,侄女等等,同样也是因为他们的上一辈人跟你的上一辈人之间有关系。
为什么是代替的原因,是你改变了关系链上在他心中的一部分关系。你仅仅是替代了某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是可以放弃或者持有的,即便法律意义也无法阻拦的道德底线。而传承的本身是传递上一代一模一样子的记忆再行一遍。替代是你成为那个人,但无论如何,你永远没办法成为那个曾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如何你们之间那种记忆的羁绊很弱。
这里除了外部的亲戚以外,最大的亲戚其实就是你的父母。而过往打压式的教育已经让太多太多的人,在一次一次的折磨过程中,变的不再是那个人,你会发现经历过这种教育的孩子,都会有一种从小的畸形。尽管我们现在都去隐瞒自己的这一部分,但是在放大自我的时候都会暴露出来,所以为什么也是说现在所有人都会有一种心理疾病。
只不过这是每个人的病,大家都不愿去承认。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你发现很多人表面上显现的那么光鲜亮丽开心,是因为他忘掉了过去这个教育带给他的畸形化,不要试图去美化每一个美好的家庭,每一个美好的父母,每一个美好的社会环境,真的能塑造出一个没有畸形的心理,这种美好是存在于理论,不存在于现实。因为只要你是个人,你都有欲念。七大宗原罪会把你定义的彻彻底底,而这些也仅仅只是人类富裕的一些意义。在除去人类定义的以外,还有更多更多的东西是你看不见的。
选择放弃记忆的人是包含了自我聪明在内,是的,当你不去正确的面对这段记忆,你的忘记是自作聪明,当这段记忆反弹的时候是你无法阻止的灾难。压死骆驼的最后一颗稻草,只会是你想当然。这个状态绝对不是天马行空想出来的也不是危言耸听,只不过大部分的情况下人会在一辈子的谎言下活下去不会被戳穿。
因为你的世界只有那么大,你连世界都没走出去,何谈揭穿你的谎言。谈到这里普通人其实做好了蒙蔽自己,蒙蔽周围人就可以蒙蔽全知的感应,蒙蔽观的察觉,关于《观》的理解可以查阅之前的一篇文章对于观的定义。
我记得在《异人之下》,这部动漫中有一门功法叫双全手,一手可以改记忆,提取记忆,销毁记忆,一手可以换皮囊,修复肢体。而我们自身对于过往的调整,就好像这样的一个过程。
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自己的记忆,提取自己已经遗忘的记忆并销毁那些不愿保留的记忆,通过成长去改变自己过往的皮囊。
听到这里你感觉到还是很诧异这个与遗忘小时候有什么关系?那是因为你已经被强行格式化一次,而启动格式化的这个人就是你自己。但请别忘了有格式化数据,那就有恢复格式化数据的方法。我们常见的办法会有场景还原,催眠等等。人的记忆会以一种新的方式在大脑或者脑之外的地方存储。一旦产生就不会被磨灭掉。
如果有一天你不管是在梦里还是在现实世界中发现了一段与你当下记忆完全不相符的东西,请不要去怀疑他,他或许是真的。那只是你曾经选择遗忘掉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是你一直想要的,但是又不能要的。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是做到了,忘掉已经发生的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事情。而选择去让自己更快的进入一个新的状态。就像电脑在每次重启的过程就是一次刷新过往的记忆。当存储在深处的记忆不再被启动的时候,它永远只是一个数据。
而我们终有一天会在不经意间打开某一个数据节点看到以前的忘掉的自己给未来的自己写的一段话:
"我就在这里,你能拿我怎么样。勿忘那日黄昏,你选择沉默而非真相的代价。它像一把无形的刀,日复一日,在你的心田悄无声息地雕琢着孤独与悔恨的轮廓。记住,不是所有的选择都能被原谅,回头是岸,但岸已非昨,前行虽难,却是唯一救赎之路,恐惧和贪婪都是你灵魂的枷锁"。
既然已经发生的是事实。选择遗忘只是一种掩饰过去的痕迹,如果没有从真正的内心去做改变,去认识到曾经这个源头,一切都是徒劳。
所以这个过程中遗忘的真的不一定是记忆,忘掉下一个时间点会让自己感觉到更加的认知自己。不要去猜想下一步自己会做到什么,也不要去回忆前一秒钟自己的记忆里存储了什么,生活在当下的你是对你自己最真的状态。
我们为什么要去遗忘,就是需要定期的去清理一下大脑的缓存,而并非真的去删除内存。通过认知自己,把自己跟过去的自己之前的桥梁连接好。与过去的自己做深层次的理解,仔细的去聆听他告诉你的故事,把自己幻想成那个时候身边的臆想,去认真地理解自己,在深层次的方面让自己去疏解疙瘩,解铃还须系铃人。
走出过去记忆的阴霾,让自己真的生活在当下。与自己快乐的和解,也与未来的自己和解,感谢自己陪伴自己,感谢自己爱自己。

#
不可取但可用·可取非必用


可以添加微信探索更多


街谈市语|行市
摄影图片|互联网搜集+AI创作+郁洧原创
编辑:Tyleryuwei|文案内容郁洧原创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3月9日,星期四,在这里每天60秒读懂世界!
- 4月15日,星期六,在这里每天60秒读懂世界!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 5月12日,星期五,在这里每天60秒读懂世界!
- 6月9日,星期五,在这里每天60秒读懂世界!
- 6月20日,星期二,在这里每天60秒读懂世界!
- 6月27日,星期二,在这里每天60秒读懂世界!
- 6月28日,星期三,在这里每天60秒读懂世界!